曾国藩曾祖墓金鸡啄米的传说
曾国藩本人是一个十足的理学家,对于鬼神,总是秉承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的态度,对于传统
风水这种玄学,采取不据为凭的态度,总认为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,人生便可大成。然而,当他听到自己曾祖父的故事后,却不得不信风水堪舆的神奇了。
曾国藩出身于湖南“大界曾氏”,这个家族世代务农,从没有出过显赫人物。曾国藩曾祖父叫曾竞希,是个普通农民。在曾国藩5岁那年,曾竞希去世,并在荷叶镇神冲太西冲找到个龙真穴的的地方,并葬在了那里。
从整体喝形来看,曾竞希下葬的地方,很像一只鸡,坟葬在鸡头上。坟后面是一狭长的山地,犹如鸡的脖子。狭长的山地的背后,又是一长圆形的山丘,像鸡身;长圆形山丘的两边,有片两扇形山地,恰如鸡翅。鸡头前面是一条叫“犁头咀”的小河。河边有一片良田。
下葬后当晚,当地突然下起了一阵骤雨,雨下的非常大、也非常急,这场雨一共下了三天,引起了山洪暴发。“鸡头”前面田里的庄稼、泥土都让水冲走了,田地积满白沙细石。雨停后,风水名师姚清栋先生正好经过曾竞希的墓,他掏出罗盘看了看墓地的风水,不禁大呼:“这个墓主的后代将福泽无穷!”
原来,曾竞希的墓在无意中形成了金鸡啄米的格局。随后姚先生嘱咐曾家,一定保护好这块墓地,不要人为破坏其格局,后人定科甲连登,人才辈出。
葬下不久后,曾家果然时来运转。曾竞希的孙子曾麟书,即曾国藩的父亲,是个43岁的老童生,参加了16次考试仍然不中。在祖父下葬后,他参加了第17次小考,总算文曲星附体,成为“大界曾氏”几百年来的个秀才。
随后,曾家可谓是一发不可收拾,一下子出了多位大人物,50年时间内,先后产生了曾国藩、曾广钧两进士,举人、优贡、秀才更是多达20多人,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曾氏名人,活跃于科研、教育等多个领域。
当他祖母下葬后,改变了曾国藩的人生,更使他成了一个十足的“风水迷”。原来,祖母下葬后,曾国藩好运连连,自己官升至二品不说,久有恶疾的祖父病也好了。都传这是祖母葬到了风水宝地。在一封家书中,曾国藩称,祖母坟地“风水之好可知,万万不可改葬。若再改葬,则谓之不祥,且大不孝矣。”正是因为这些原因,“平日醉不信风水”的曾国藩,开始着迷了堪舆之术。
此后,曾国藩给自己在湖南金盆岭选定了一块墓地。为何会选择此地呢?此山左近曾有一座桐溪寺,寺山后桐林茂密、寺前流水潺潺、山清水秀、环境幽雅,因此得名。桐溪寺前身爲“兴国寺”,听说为唐朝振朗禅师创立。寺毁后至宋复建,名叫“伏龙庵”。至明末,寺又毁。清代经天岩应适禅师募缘重建,改名“桐溪寺”。当年曾国藩被太平军打得大败,心情郁闷,他在此地散心,得到了当地寺庙方丈的指点,心境豁然开朗。所以,曾国藩希望自己百年之后,能够葬在此地。
曾国藩下葬金盆岭后并没有持久安息,实践上仅是暂攒。葬后两年,曾妻欧阳夫人逝世,长子曾纪泽遂将父亲迁葬,与母亲合茔于善化县湘西伏龙山之阳,即今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,后来此山易名狮子峰。
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风水形家只是其一,没有理气配合、裁剪之法,形家再好犹如虚花,只有知其运、得其时,剪裁合理、合法才能使后人顺遂,当然和我们每个人后天的努力是不可分割的。
大玄空风水学既讲究山水环境之形,更注重天体运行之气。形为体,有雌雄、顺逆、生死、善恶、大小之分;气为用,有阴阳、往来、盛衰、清浊、厚薄之异。
清代明师马公泰青云:“形势所主者,生人之权;理气所主者,兴废之权。”就是说,地理山水之美恶能主宰人的品貌,而天时气运之消长则主宰人事的盛衰。所以,有好的环境,但不合时机;有好的时机,环境却为恶。这种形气不合的情况,是不可能有风生水起的佳茔或吉宅。
形局好坏,以眼观之,立见分晓。气场吉凶,须心细察,方悉端倪。古云:“青囊万卷,总不出体用二字。体有山水之分,用有得失之辨。体有移步之不同,用有随时之更变。用必依形而显休咎,体必因气而见吉凶。要之,体无用不灵,用无体不验,必须形气二兼,默参九星生克之量以推休咎,方得体用之精微。”可见,天运流转和地势状态应相一致的理论是玄空的精髓、风水的核心。
誉有“地仙”之称的蒋公大鸿先生曾说:“人葬出盗贼,我葬出王侯!”的豪语,之所以能语出惊人,是因为他能在适当的时机去选择符合该时机的有利环境。在他注解的《都天宝照经》中说:“今人只爱周回好,而不知那些子,些子合得天机,周回不好亦好;若些子不合天机,周回虽好皆无用矣!阴山阳山,阴水阳水,皆现成名色,处处是死的,惟有那些子是活的,些子一变,阴不是阴、阳不是阳,阴可作阳、阳可作阴。故曰‘识得五行颠倒颠,便是大罗仙’”。些子,并非指简单地以生旺山向星与山水形合局,而是指九星的旺衰可随机取用的上乘秘法。